找到相关内容96篇,用时2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梁启超的佛学思想

    rdquo;(《东南大学课毕告别辞》,《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以下简称《文集》,第14页)他劝诱人们皈依佛教,说是建立了这种佛教人生观,就能“将为我的私心扫除,即将许多无谓的计较扫除&...《饮冰室文集类编》下,第698页)。在这里,梁启超把佛学中的“三界唯心”的宇宙观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二)佛教心理学。梁启超把整个佛学看做就是心理学。他在《佛教心理学浅测...

    高振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13861517.html
  • 《华严经》“十地品”概说

    十二缘分,是皆依心……。”见《大正藏》第10册。〖ZW)〗。前者扩大了众生修行成佛的范围,把成佛的修行方法扩大到一切有情,使佛教修行者都有成佛的希望。后者则是佛教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表述。这些学说一经...《华严经》“十地品”概说  业露华  内容提要:《十地品》是《华严经》中重要一品。此品主要叙述佛陀在他化自在天宫摩尼宝殿说法,金刚藏菩萨为与会大众说十地法门之行相。大乘佛教将菩萨修行过程分为十信、十...

    业露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14261522.html
  • 《华严经》十地品概说

    《大正藏》第10册。〖ZW)〗。前者扩大了众生修行成佛的范围,把成佛的修行方法扩大到一切有情,使佛教修行者都有成佛的希望。后者则是佛教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表述。这些学说一经提出,对中国佛教思想史的发展...  内容提要:《十地品》是《华严经》中重要一品。此品主要叙述佛陀在他化自在天宫摩尼宝殿说法,金刚藏菩萨为与会大众说十地法门之行相。大乘佛教将菩萨修行过程分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阶段,其中...

    业露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62561815.html
  • 论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理论的反思性

    必须对当时众说纷纭的人生观学说作出基于佛教立场的具体阐释。   1920年12月,太虚在参加武汉“庚申讲经会”时,应汉口佛教会所请发表演讲,主题即为“佛教人生观...行”)地位。当时有人认为,佛教不可提倡人乘,以免丧失佛教之真。太虚对此不以为然。他明确提出,现在应该大力提倡正是“大乘佛法的人生观”,追求完满的人道生活的实现,才能...

    陈永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33563007.html
  • 佛教人生观和道德修养

    佛教人生观和道德修养   业露华   佛陀时代,印度各种各样的“沙门思潮”涌现。为了区分佛教与其他沙门思潮的不同,佛教提出了“三法印”之说。三...或是生命之主宰者(即“我”),因此“诸法无我”。   诸行无常和万法无我,是佛教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本出发点。佛教的人生哲学和人生态度就是以此为依据而展开...

    业露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81564420.html
  • 佛教哲学简论

    、逻辑严密为特色的佛家哲学。   一、佛教人生观   佛教将事物分成有情与无情两种,有情指有生命的事物,无情指无生命的存在,但其划分方法与时下不同,草木一类植物在佛教看来属于无情。佛教之所以将...真理之义,四谛,是指苦、集、灭、道。   所谓苦谛,是说人生是苦。所谓人生是苦,是说人生的根本感受就是痛苦,这一观点代表了佛教对人生及世间的根本否定的态度,是佛教人生观的核心。要之佛教的立场,是说有...

    徐文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15664608.html
  • 太虚大师的缘成史观与进化主义——传统佛学现代转化的一个范例

    缘成史观”,深刻阐述了佛教的历史观和基于缘成史观的人间净土思想以及实现之的菩萨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传统佛学现代转化的杰出范例。人生佛学应该切实关注现代人的命运,并积极展开和现代思潮的对话,使传统佛学真正在...面前,伴随着西方各类哲学思潮的蜂拥引入,国人逐渐对传统文化及其核心价值产生了信任危机:在制度化儒学远离中国人生活秩序的同时,不断的“庙产兴学”运动,也使佛教存亡岌岌可危。传统文化都面临着很严峻的现代转型...

    李虎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25565144.html
  • 超越自我---无我即解脱之前提

    训练,用佛法的名词说就是三皈依,这三个项目的训练,对于整个佛教人生观的养成,具有根本性和稳固性的受用,因此必须明白。  三皈依就是:自皈依觉,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正,当愿众生,深入经藏...能够镇定自若的人,大抵是平时经过了某种训练的人,由于训练方法以及人生观和指导思想的不同,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就其类型来说,大约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豁达者的镇定  人世间虽然充满了各种苦厄,虽然有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90565489.html
  • 论太虚大师与民国宁波佛教

    佛教精神与时代政治思潮、佛教人生观与宇宙论、佛法原理与西方宗教等等。此时的太虚,一则关注社会思潮对中国政治现实变革,力主佛教与政治革命思潮的积极对话,如提出“无政府主义与佛教为邻近,而可由...论太虚大师与民国宁波佛教   陈永革   讨论民国佛教复兴运动,必然离不开太虚(1889—1947)这位新佛教改进运动的僧人领袖。太虚受比丘戒于宁波天童寺,其授戒大和尚即中华佛教总会...

    陈永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30466323.html
  • 漫说中国佛教的弥勒上生信仰

    现在则完全撇开了涅粲的观念,展现出一种为现实人生普遍想望的,充满幸福欢乐的全新世界作为最高目标。这两大转变,也带动了整个佛教人生观的变革,使传统上之厌恶人生,讴歌出世,变得珍贵人生,赞美世间;由对现实...漫说中国佛教的弥勒上生信仰  杜继文  佛国净土观念的产生,是佛教思想发展史上的大事,我以为是应该大书特书的。研究者把它湮没在浩瀚的佛典里,或把它当作一般信仰而等闲视之,有失它的历史地位和思想价值,...

    杜继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40466382.html